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01|回复: 4

[转帖] 标 题: 北大kizen有机化学申经(2) 选校

[复制链接]
sxbjlwl 发表于 2010-4-10 21: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 选校
    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是贯穿于整个申请的全过程的话,选校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一个。
无论是申请前期的根据自身情况的定位选校,还是申请后期拿到offer之后对于学校的选
择来确定去向,都很难说是申请中的小事。
依我看来,申请前期选校的实质其实无外乎将“自己想去的学校”这个集合与“自己可
能可以被录取的学校”这个集合求一个交集。但是这样简洁的语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
并没有那么容易。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自己究竟想去什么学校。这个问题对于每一个申请者来说都会
有不同的考虑角度。有些人考虑的是地理位置,有些人考虑的是气候,有些人考虑的是
学校本身的牌子,有些人考虑的是给的钱的数目,当然,对于化学这种PhD是实行导师制
的专业而言,大多数人考虑的问题则都是,这个学校究竟有什么样的教授,或者说这个
学校有没有牛教授。于是很大程度上面来说,选教授就成为了这个步骤的实质。然而需
要指出的是,虽然化学PhD和Postdoc都是导师制,但是很明显的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的
因素在前者里还是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来说,绝大部分的牛校都是有牛老板的,也不
排除会出现要在牛校非牛老板和非牛校牛老板中选其一的场景,对于这种问题的回答还
是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定夺,要问问自己,对于自己来说是牛校的招牌有利还是牛老
板的学术水平以及人脉有利。
    那么对于选教授来说,关键的问题来了,我怎么知道一个教授牛还是不牛,我怎么
知道一个教授的研究方向我喜欢还是不喜欢。很多人喜欢用的方法是,看教授的主页。
这个方法毫无疑问是很高效,但是在很多场合下我们会发现这样窘迫的场景,当你找遍
了一个教授的主页之后,你也未必真的知道这个group到底在做啥。这对于有机化学的选
校来说尤其普遍。因为大体来说,有机化学里面分出来的小方向就只有两个,方法学和
全合成。而有很多很牛的教授的group的主页上面在诸如research interest之类的
item下面,你是看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的,甚至连图都没有,顶多一两句话,简要介绍
一下我们组既做方法学也做全合成之类的。还有些教授的主页上面,虽然research  
interest上写的东西不少,但是看完之后还是不清楚他们到底在做啥,他说他们做
asymmetric metal catalysis或者说organocatalysis,这种大领域下的小领域多了去了
,于是乎还是不能够获得有用的信息。因此,我个人认为,查看教授主页毫无疑问是必
须的,但是仍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让我们来明白某个group到底在做什么东西,以及做
的成果到底怎么样。
    1.读文献。这个绝对是最直接有效获得信息的途径。如果你真的对你想要去做的领
域有兴趣的话,一定已经在申请之前读过了很多的文献,这样,对于各个领域都有哪些
牛人,这些牛人都在做些啥。如果你想要非常快速的去了解一个你之前不知道的group到
底在做啥,那么按照他们主页上列的publication的清单把文献的摘要(对于有机化学专
业来说一般abstract里面都是很清晰易懂的反应式)快速的看一遍,然后结合这些
paper所刊载的杂志的档次,自然也很容易了解这个group所做的科研到底是一个什么水
平。另外,所谓“读文献”的外延是非常的广的。读review或者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review自然不用说,都是按照专题进行总结的,这样方便我们快速的了解到某个领域
的最新进展以及更关键的是这些进展都是哪些人做出来的。很多很好的书也是选校非常
好的工具,比如说Wiley出了很多以具体某种有机反应命名的成套的书籍,专门介绍对于
某个反应研究领域的具体情况(比如说carbonyl addition、modern aldol reaction)
,这些书也可提供非常多信息。
2.请教实验室的前辈以及导师。这是另外一条也很直接而快捷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因为
毕竟实验室里面的师兄师姐读了那么多的文献,导师更不用说,他们对于某些教授们的
研究领域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了解,也可以成为评判的参考依据。
3.查数据。这个其实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选校手段,依靠数据处理。这个方法我在
之前所有的申请总结中都没有看到,我以为或许很多人都用了类似的手段或者思想来进
行选校,但是却并没有人把它单独提出来作为一个选校的方法。首先我承认影响因子这
个东西被很多人都进行了无情的抨击,我也承认我们看一个教授牛不牛不能只看他发了
多少篇CNS paper,发的paper影响因子是多少,但是既然这个参考指标被制定出来了,
就应该还是有它的意义的。实际上,由Thomson Reuters公司开发出来的ISI Web of  
Knowledge系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SCI,www.isiknowledge.com),它的功能相当的强
大,而且似乎这个网站长期被认为只是用来检索文献的(经常被当作是SciFinder的替代
品),然而实际上,我个人更加偏向于把它看作是一个数据统计的网站来看。我最常用
这个网站来进行的两项数据统计是,统计一个教授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他发表的
所有论文均来自哪些出版物。因为这两个指标往往是我们最为关心的,前者代表了进这
个group到底好不好发paper,而后者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教授到底牛不牛。也许
ISI系统最大的不好之处就在于它设计的姓名检索功能异常的恶心,遇到那些名字重复率
过高的教授,检索起来会相当的复杂。不过总体来看这仍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进行数据
统计的工具。而由ACS所设计的SciFinder,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化学方面的数据统计,并
且比ISI更加的方便。只不过由于SciFinder在本校设有同时浏览的IP数上限,经常会出
现登陆不上去的情况。有了这些数据,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关于教授们所发表
的paper的信息。虽然数据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至少它们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
,而且它们是一目了然的。
4 So called “Family Tree”.  
其实我知道,这个词比较标准的表述应该是scientific geneological chart,但是我更
喜欢用family tree来描述这一含义。它的汉语意思不妨理解成学术上的族谱。虽然大牛
的学生并不一定都是大牛,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大牛其实以前曾经是大牛的学生。举
两个有机化学领域很经典的例子,Princeton有机化学的顶梁柱之一的Prof. David  
MacMillan和从Caltech跳槽到ETHz的Prof. Erick Carreira都曾经是Harvard化学系做
aldol反应神一般人物的Prof. David Evans的学生,而现在在UIUC做C-H activation做
的异常活跃的女王级人物Prof. M. C. White和在MIT的Prof. Timothy Jamison则是
Harvard为数不多还在做有机的大牛Prof. Eric Jacobsen的学生。Anyway,这里想说明
的道理其实很简单。通过牛教授去找到他们的学生,很有可能他们仍然还是牛教授。从
什么样的实验室走出来的,就会带上那个实验室的烙印。这句话对于很多人都是适用的
。所以这里就衍生出了一个叫背景的东西。我们有的时候往往不太需要看某个人的
paper,只用看看他的CV,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面做出一个初步判断,他究竟牛不牛。
5.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
这里说一个之前听某个师兄讲的一个工具,杂志的主编。找一找自己所想申请的领域中
IF较高的杂志的主编和副主编都是哪些人,这些人很有可能就会进入到你的选校名单中
去。比如说Org. Lett.的主编A. B. Smith III,副主编Erick Carreira、Gary  
Molander、J. D. Winkler,JACS的副主编G. C. Fu以及William Roush,这些毫无疑问
都是大牛。另外一个可以提供给有机化学方面选教授的工具是,ACS所颁发的A. C.  
Cope Award。Prof. A. C. Cope本人就是MIT的大牛,这个奖历年的获奖者基本上都是各
个有机小领域中绝对的大牛(基本上可以想到的大牛都在名单上面,包括Corey、
Evans、Trost、Nicolaou等等)。
    对于选教授来说,除去对于学术水平的了解之外,我们实际上还会关心很多其他的
因素。比如说,是prof with tenure还是associate prof with tenure或者是
assistant prof或者是associate prof,是年轻的人还是中年人或者是老年人,是
push还是nice等等。前两个问题的事实性答案基本上从CV中都可以找到,而这两个问题
的选择也是因人而异的。AP有AP的好处,AP也许虽然push但是他自身对于paper是很渴求
的,所以在AP手下也许能多发paper。年轻有年轻的好处,年轻的人容易争强好胜,年老
也有年老的好处,年老说不定已然很功成名就,但也有可能他就不喜欢招人了。至于最
后一个问题,则更多的还是需要与重洋对岸的师兄师姐们来多交流,因为毕竟组里面的
人是对导师最有发言权的。当然,在我看来这些都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只需要在把学
术水平了解清楚之后对于这些情况进行适当并合理的调整就可以了。
     于是乎选教授的过程可以说已经告一段落,这里还需要专门提出来的一点是,如果
一个学校里面,我们只看中了1位教授,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因为,如果你被这所
学校录取了,而这个教授又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让你加入他的group,那岂不是吃亏巨大(
对学校和申请者来说都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至少应该要保证每所我们想要去的
学校都有2名或者以上的教授我们有追随的欲望,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面能够增加录取的可
能性,因为如果你在PS里面明确说出我对贵校就只有这一位教授感兴趣之类的话,招生
委员会也会有上述同样的想法。
    在解决了“想去什么学校”这个问题之后,毫无疑问,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回答“
大概能够去什么学校”。虽然,几乎所有的申请者都无法很有把握的回答这个问题,但
是实际上回答这个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反映出了我们对于自己的申请预期。这个
预期的依据,我个人认为,是“自身实力”以及“历年申请大环境”这两项的结合。这
个时候,不妨根据自己的硬件指标(GPA、排名、GT分数、科研、推荐信的强弱)以及历
年(主要是近2-3年)本院系相近硬件指标的申请者最终出路这两方面的信息,大致的给
自己预计一个申请目标。同时,也需要了解一下同方向的申请者的选校情况,因为避免
院系内部的自相残杀其实是相当重要的。这样来说,每一年本院的申请总结就是非常有
价值的参考资料,因为它可以很直观的反应出学校的友好程度,以及申请的总体情况。
当然,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询问之前飞跃的师兄师姐获得更多的信息,对于更加准确的
给自己定位也是很有好处的。
    虽然选校确实是一个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但是如果认认真真的去读些文献,花
点时间好好把那些教授们主页上的文章都看看,也可以让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不少。当
专业时间好好把那些教授们主页上的文章都看看,也可以让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不少。
当专业素养真正提高的时候,PS的写法和内容,陶瓷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够更好的为整
个申请过程来服务。其实很推荐大家去读一下去年gaoxiaojing大牛的申请总结,会告诉
你怎样在申请这种看似时间紧张的时候如何增强自己的专业实力。
    最后来分享一点自己选校的小故事。实际上选校这件事情的准备从大二的暑假就开
始在做了,当时是为了看哪些学校需要sub的成绩,于是查了大概有机排名前20的学校(
以及研究所)的主页,大致看了看每个学校都有些什么教授。因为平时虽然认真读的
paper不多,但是看过或者扫过一眼的paper还是不少的(我又在带坏小孩子…),真正
到了大三暑假来进行初步选校的时候所需要做的已经不多了。而且由于我本人酷爱整理
有机化学界的family tree,因此对于各种师徒关系还是搞得非常清楚的。实际上大四
9月份真正做的选校准备就是用ISI或者SciFinder来进行数据统计,当我把整个数据统计
的表格拿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之前有那么多的信息是不知道的。从各个教授发表文
章的数目,到各种档次文章的数目,到累计近5年的文章数,到年龄,再到职位(我发现
我很有搞户口调查的天赋…),然后结合我自己对于教授的口味总算是选出了一个大致
的学校名单。因为暑假的时候跟家里人交待的要申的学校是Harvard、MIT、Princeton、
Stanford、UC-Berkeley、Caltech这六所(我爸妈非常雷的跟我说由于他们基本上没听
过Caltech和Berkeley,所以希望我还是能够去剩下的四所中的一所),然后考虑到只申
6所实在是太少,并且很有可能全军覆没,于是补选了几所小牛校(UIUC,UPenn,UW-
Madison,Columbia,没选UChicago是因为据说那很冷,后来我听说Madison更冷,真是
无比囧…),组成了最终的10所学校的选校名单。之所以只选了10所,一方面是考虑到
选太多的话排名靠后面的人会比较郁闷,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体谅导师写推荐信太累的原
因。当时选出来的时候就非常的shock,因为就我那个时候的知识层面来说,在印象中似
乎我看到的申请总结里面还没有人是这样选校的。而我确实也不是很想选诸如OSU或者
PSU这种对北大非常非常友好的保底学校,因为我深刻的知道,即使他们给了我offer,
我也并非真的那么想去。所以最终就由着性子选了这样的10所学校。
    最终的结果证明了我那个时候认为差不多一定能够拿到offer的学校不是不理我就是
把我拒了,而我当时都不报啥指望没怎么好好申的学校却接二连三的给了offer。所以大
概申请这个事情,运气还是很重要的。当然这并不是说选校不重要。
稍微一写就写得长了点,下一篇来谈谈那些分布在各个学校中的有机牛教授们,可以先
推荐去看之前2001级swd师兄写的申请总结里学校评价的部分,由于近年来还是发生了许
多比较大的人事变动,因此我个人希望能够按照现在的这种分布来重新写一个类似的东
西。
p.s. 貌似上一篇一出来就被骂了,这个其实对我是没啥关系的。各位读者们如果没有足
够的甄别信息有用与否的能力,只能说是各位看官的水平不够。这本来就是一个各执一
词的地方,只是希望也许在很多年之后,这样一个我还是花了点时间来写的总结能够帮
助一个或者两个在申请的过程中看不到前方的路的小朋友们指出一条不算是艰险的路,
这样我也就能比较欣慰了。我只不过是想做一个在前方把路灯点亮的人,至于是不是要
走有光亮的路,这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稍微一写就写得长了点,下一篇来谈谈那些分布在各个学校中的有机牛教授们,可
以先推荐去看之前2001级swd师兄写的申请总结里学校评价的部分,由于近年来还是发生
了许多比较大的人事变动,因此我个人希望能够按照现在的这种分布来重新写一个类似
麦客 发表于 2010-4-11 11: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在前方把路灯点亮的人。
我想至少这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
lao90286 发表于 2010-4-11 11: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赞一个!谢谢斑竹!
风铃草 发表于 2010-4-11 13: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神话 发表于 2010-4-11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论坛和我们的孩子都需要在前方把路灯点亮的人!多谢牛版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5-5 23:01 , Processed in 0.16235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