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61|回复: 17

[原创] 写给2019级新生和新生家长(1)

[复制链接]
forseven 发表于 2019-8-16 15: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forseven 于 2019-8-16 15:15 编辑

对入学新生和新生家长的建议,2019版
请各版主、各群群主帮忙扩散,感激不尽。
另:转载、转发无需告知,无需署名,无需授权。一家之言,不求尽信。但是希望避免截取其中一小部分,造成后来人断章取义,产生不必要的困扰。

目录:
1. 总纲与介绍
2. 一些最重要的、提纲挈领的话
3. 新生入学的常见不适应情况
4. 高等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区别
5. 在科大求学的常见不良心态、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
6. 写给家长的话
7. 还没什么想法的话,可以尝试这样去做
8. 我的联系方式

————————————————————————————————————

1. 总纲与介绍

各位新生,和新生家长大家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科大2006级本科校友,2016年在科大博士毕业。我的专业是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我博士期间在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进行访问研究,博士毕业后在欧洲核子中心继续进行粒子物理领域的研究工作。感谢科大提供的各种学术平台,以及对我进行的扎实、全面的学术训练,我现在有自己能主导的学术领域和学术研究目标。从发展经历上来说,我是典型的学术型科大人。

我是物理竞赛保送到科大读书的。我的本科阶段成绩很差,毕业的时候GPA不到3.0,非常勉强地留在校内保研了。不过这并不是因为我不用功读书,只不过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一样而已,能够在分数上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我从本科二年级开始,绝大部分时间就都在实验室里做研究(是绝大部分时间,不是绝大部分业余时间)。留给课堂的时间仅限于学习知识,完全不考虑应付考试。这种情况下,很难让成绩保持比较理想。从这个方面说,我是“非常不典型”的科大学生。

但是,我对自己的知识掌握还是满意的。我现在的学术工作也算顺利。科大也并没有因为成绩低就不承认我。在我本科毕业的时候,科大还是把我作为优秀毕业生,写进了当年的招生宣传手册里。我很感谢科大对待学生的多元、自由和宽容。

我从研究生开始,就协助导师给低年级学生做学术训练。从博士期间最开始的入门知识点讲解,到后来博士后时期完整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导师一起对规划学生的学术方向,我前后经历了将近20位科大学生的学术培养工作。与这些学生的交流,短则一年,长则数年。站在教员的角度来看学生们,再回想一下自己刚结束不久的学生时代,我有很多感受和感悟。我把这些经验系统地总结出来,希望能够对科大的新生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这是我作为科研人员应该做的事情,更是自己回报科大对我培养的自我要求。

在之前的两年中,我陆续写了很多篇相关小文。零零散散地散落在论坛和各个家长群、学生群中。现在我把它们集中起来,整理成2019年版本的长文,并且适当的删减了啰嗦的话。希望能够更加方便地服务学生。

在总纲的最后,我分享几句我们这一代科大学生的心中感悟:

“我们以优秀的成绩敲开名校的深造大门,我们带着师长的推荐前往那些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和公司企业,这样的风光并不是因为我们优秀。这是因为科大的前辈们用辛劳和汗水,换来了科大的国际声誉,使得对方才愿意相信我们的成绩单,愿意相信我们的推荐信”

————————————————————————————————————

2. 一些最重要的、提纲挈领的话

在我们开始各个分享内容前,我想说一些我觉得很重要的话。我们抱着各种各样的人生追求和已有阅历来到科大,希望科大成为自己精彩人生的起点。我们会在科大遇到各种新鲜的人和事,会遇到很多困难,会不断改变自己的三观。绝大部分情况下,环境的变化一定导致了不适应,给我们造成的就都是负面情绪。但是,这些都是我们人生的宝贵经历,也是学习的必然过程。我在后面的章节里,会详细讲述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变化。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应该有好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变化。

我见过很多很多同学,包括家长,他们在科大遇到困难的事、以前没见过的事、暂时还不能理解的事情的时候,巨大的沮丧情绪会让他们开始抱怨。这些抱怨慢慢累积,让自己变得很消极,也很偏激。这些同学的沮丧情绪来自两方面。第一种,现实情况跟以前的习惯反差过大。比如说成绩没有以前好啦、以前轻松应付的学业现在学不懂啦、以前有很要好的同学伙伴和班集体感觉现在变成独自一人啦、以前家长老师围着自己转现在没人理自己啦,等等。第二种,是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好像别人都很顺利,于是自己就越来越难受,压力也越来越大。

这些负面的消极情绪,其实都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作为几千万中学生中的佼佼者考入中国最好的大学,超过别人的就不应该仅仅是一纸高考分数。我们应该具有更强的理性程度和面对困难的勇气。这些困难,都是我们提升自己的很好机会,也是我们真正认识社会的最有效途径。希望各位同学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大学生活的时候,不要着急否认环境,不要着急否认自己,更不要因为一些生活中发生的琐事就急于做出夸张的结论和过渡的总结概括。比如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不要动辄就上升到社会、体制、人性之类的大话题上;遇到了学业不顺心的事情,也不要随意就总结到专业、学科、所谓供求关系这么广泛的层面上去。我们只是学生,刚刚进去大学。我们可以有所思考,但是我们的经验和阅历毕竟还有限。我们的思考和结论,需要进一步用事实来做验证。就事论事地看待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一边勤于思考,思考之后又有意识地等待更多的事实结论来检验、修正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我们说的科学精神,也是我们提倡的积极理性、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

3. 新生入学的常见不适应情况

这一节,我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一谈新生入学常见的不适应症状。对于学生来说,学校和社会的包容度是很高的,允许我们走弯路、犯错误。走了弯路就及时调整,犯了错误就及时改正,这没什么。但是总有些事情,预防起来相对容易,一旦发生要再弥补就很费力。我今天想说的,也大多是这种,最好一开始就不要让它发生的事情。或者,有个心理准备,当这些困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至于惊慌失措、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应对。

3.1 骤然增大的学业压力导致一蹶不振
我们要承认,各地教育有差别,学生基础不平均,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再加上高考试卷的命题对象主体并不是能够考上科大的这一小部分顶尖学生,这就必然导致对很多同学来说,虽然高考成绩能够达到科大的录取线,但是他们的中小学学业难度和压力跟科大相比差了很远。这些同学以前从没有经历过这么困难的学习要求,一进科大,会被巨大的学业难度所吓到,会被自己与高水平学生之间的差距所吓到,会因为自己以前成绩很拔尖,但是到了科大一下变成了所谓差生而接受不了。再加上离家读书,总有生活上的种种不顺心,长此以往,很容易就变得情绪焦躁、信心崩溃、悲观消极,或者十分厌学、沉迷游戏、一蹶不振,等等。

如果大家能够听进去我在第2节里说的话,那就会明白,这就属于典型地面对困难做出了过分夸大的结论,比如说认为自己没希望了、认为自己就此完蛋了,或者转而迁怒环境,觉得这个学校很变态,等等。其实大可不必。我们有相当多的同学或多或少要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的经验是:要撑住。

入学期间的学业压力,一方面来自于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本质差异,这个我后面会详细讲。一方面,则来自于有些同学的基础并不那么好。但是大家要明白,中小学的知识传授量是非常少的。那些基础好的同学,就算再怎么比我们超前、比我们懂得多,他们的基础其实也就是大学课程里大半个学期的知识传授量。我们遇到学业压力问题,要告诉自己撑住。用不着撑多长时间的,有个不到一学期,习惯之后自然就好了。既然以前学得少点,那现在多花点时间补一下,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最开始没能顶住压力,破罐破摔了,那本来基础就差点,再积累了更多问题,瞬间就被甩开了十万八千里。大学期间知识总量很大,不会像中小学那样给同学们反复琢磨、回头补救的时间。这样恶性循环下去,确实就很难办、很头疼了。

其实,这些同学的学业压力,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与他人的对比。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班的同学都学不懂、都作业不会做、都考不好,那我们其实心里不会有太大压力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学不懂的时候有人能学懂,我们连作业都不会做的时候有人会做,我们勉强在及格线上挣扎的时候有人看似轻松就考了九十几分。这种对比会增大我们的压力,愈发让我们怀疑自己。关于这种心态如何缓解,涉及到一些从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心态转变问题,也是我后面要提到的。希望大家读完此篇全部内容之后,能够自然地看淡这些问题。

3.2 自觉基础扎实,麻痹大意导致学业不理想
这种情况跟刚才提到的是同时存在的。在有些同学因为自己基础不好而苦恼的时候,另一部分同学会因为自己中学期间的超前学习,显得刚开学的时候比别人轻松。比如说一部分竞赛自主生、保送生,或者利用假期提前预习过大学内容等等。看似轻松的大学起步阶段,加上跟周为人对比产生的优越感,会让部分同学麻痹大意。一种情况,是觉得应付学业相当容易,可以先玩一玩再说。可是我们前面也说到了,对于大学的知识量来说,我们的基础也就能应付大半个学期而已。于是突然有一天,发现上个月还觉得教授讲的内容自己都知道,怎么这个月一下子就什么都听不懂了。惊慌失措之间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后果。还有一种情况,倒也不至于完全放松了要求。可是沉浸于自己可以轻松应付课业,觉得上大学不过如此。本可以利用入学的相对轻松,去学更多东西、去做更高级的事情,结果浪费了宝贵的精力和时间,甚是可惜。

要预防这种情况,我建议同学们若是觉得自己的课业应付得还算轻松,那就多花点时间去接触一些有成就的前辈,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当人,哪些人是有成就的前辈、什么事情算是有意义的事情,我在后面的内容里会提到。抱歉我总是在说我后面的内容里会提到,因为不想重复啰嗦,又想把自己的长文组织得有条理一点,就总避免不了这样的事情。

另外,我希望对入学时基础很好、学业应付轻松的同学们说,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今天的顺利并不意味着一辈子的顺利。别人在入学时产生的各种压力,我们总有一天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要面对。因此,希望大家对待身边同学友善一些。当然,我知道很多时候,成绩好的同学并非有意刺激那些相对吃力的同学。但是正在面对困难的人总会比平常更敏感一点,大家理解一下,多鼓励他们。至少,不要显得好像自己的学业真的多么轻松似的。

3.3 突然失去约束导致茫然而不知所措
平心而论,绝大部分同学来到科大之前的人生经历,都是在一个设计好的状态下进行的。设计好的家庭出身,设计好的学业道路,设计好的生活方式;哪怕是在学校,也有设计好的教学大纲,设计好的课表安排,设计好的高考训练方式,等等。太多的东西被设计好了,以至于很多同学都忘了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别人给我们安排的了。诚然,在我们人生起步的初期,总有很多东西需要长辈们带领我们去做,这是很正常的。不过现在,这些设计和安排都不存在了。原因很简单,在我们还很幼小的时候,我们的成长需求相对简单,家庭长辈们和学校老师们是能够给我们做出安排设计的。可是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的真正起步阶段。未来的世界无限宽广,每个人的追求和特点也不尽相同。此时,没有人能够给我们设计出所谓符合我们的道路,除了我们自己。

从现在开始,学校安排的课表只是一个推荐,我们的课业进度由自己决定,因为学校并不知道每个人是否需要、需要多少业余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活动;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不再有明确大纲,因为同样一门课,不同的未来追求自然会导致不同的学习需求;没有人规定我们要花多少时间上课、多少时间做作业,也没有人规定什么时间点要打好基础、什么时间点去做实习、什么时间点考英语、什么时间点找教授参加学术研究,因为不同的毕业规划导致这些事情的轻重缓急会有巨大差异;更没有人来规定哪门课是重点哪门课是辅助。有些重要的信息,比如说进一步选择专业的时候,各个专业的介绍和基本情况,是我们每个学生必须要知道的。可是就连这些,学校甚至都不能统一安排我们什么时候去了解、以什么样的方式了解。因为有的同学需要一开始就确定自己要选择什么专业,而有的同学就是更适合在学习和摸索中慢慢去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总而言之,大多数统一的、特定的、强制性的安排,在满足了一小部分同学需求的同时,都是对更多同学自我规划的束缚和干扰。

于是,我们的同学难免出现极大的不适应。这种情况,我觉得与其说是解决不适应的问题,倒不如说,更重要的是我们内心要积极地看待这件事。我接触过的大部分同学,或多或少都在抱怨学校对自己的指导不够、学校并没有安排好自己的本科生涯。这其实是心态上没有意识到,这些事情本就不该是别人为我们代劳的。可能以前一直被安排着,时间长了,同学们觉得给自己“安排”一个特定的流程是长辈、学校、社会应尽的义务。其实这样想不对。我前面也说了,从现在开始每个人的人生追求不一样,一千个学生甚至能安排出两千中学业规划。尤其对于能够考入科大的同学来说,我们不是批量生产的劳动工具,我们不是在技校里学习简单的操作技能。我们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对自己负责,一方面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隐含着背后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别人真的没有能力来对我们负责。高等教育绝不只是传授那一丁点知识而已,学会管理自己,学会规划自己,本身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个部分。

3.4 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学校、不是自己喜欢的人生
确实有一部分同学,他们来到科大,学了某个专业,并不是自己的决定,而是父母长辈替自己做出的选择,或者说逼自己做出的选择。

我很同情这部分同学。我也很理解,当自己前进的道路不是自己选择的时候,即使遇上一些小困难,即使这些困难在别的学校依然存在甚至更大,我们还是会无限放大这些困难和负面情绪,因为我们心里总有一个抹不掉的厌恶:这不是我选择的,我本可以不来承受这些!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是这样的:首先对于家长朋友,我劝大家真的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和社会经验去干涉孩子的自由选择。作为学生他们的选择固然有很大幼稚的成分,但是对于科大的教学体系和发展出路来说,大部分家长并不能做出比孩子更靠谱的结论。然后是对同学们来说的。虽然确实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但是情况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糕。如果对专业不感兴趣,科大给了你很多调整专业的机会。有的同学觉得科大是一个偏理工、偏学术的学校,我就是对整个氛围都不喜欢,对所有专业都不感兴趣。其实我们不用这么着急做出先入为主的概念。现代基础学术研究跟工业技术、市场变化以及大规模行政分工结合的越来越紧密了。同样是学术研究起步,最后做的事情、工作形式、生活状态可以千差万别。每个大类专业都有相当强的广度,远不是一个名称顾名思义就可以概括特点的。希望大家不要把一个人生中的小问题放大成了根本矛盾,也不要把本来只是给自己造成一些麻烦和波折的困难演化成了彻底影响自己人生的重大转折。

————————————————————————————————————

4. 高等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区别

前面的章节一直在提到,同学们进入科大以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变化。在这一节里,我们来聊聊到底有哪些基本的区别和变化。不同的人对高等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区别有不同的总结和整理方式,我尽量给出我认为更基本的、更以点带面的总结,希望做到解决了少数几个问题,其它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明确这些,在我们遇到具体困难的时候,可以为我们提供更理性的选择思路,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如果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这些也可以让我们的规划更合理、更适合自己,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好的基础。

4.1 从相对标准到绝对标准
对于考到科大的同学来说,高考是中小学阶段的最终目的。这影响了整个中小学阶段的学习理念。高考是非常典型的相对标准,即,以相对排名为准进行录取,而不太在乎绝对分数。在相对标准下,自己水平不够没有关系,只需要比别人好就行了;自己水平再高,如果别人比自己还高,那就没有意义。相对标准在大部分人都有较高水平的前提下,有助于进行择优选拔。但这只是一个小范围的优势。进入大学以后,尤其是科大这种顶尖大学,相对标准变成了绝对标准。所谓绝对标准,考察的是每个人独立的实际能力。自己的能力不够,即使别人比自己还要不够,也不会让自己产生优势;同样,就算所有的人做的都比自己更好,我们创造的价值也不会被抹杀掉。

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底层区别:机会是不是无条件存在的。相对标准能够运行下去,是因为相当长时间范围内,机会存在的数量和质量是恒定的。比如说高考,一个省的招生计划相对确定,今年本省的考生水平都高,也不可能一下子反映在招生计划追加上;今年本省的考生水平都低,也不用担心招生计划突然有减少。这也意味着,我们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并不会换来什么好处;我们放松要求,也不会有什么坏处。唯一需要我们做的,就是以排名争抢那些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的机会。

然而,进入高等教育以后,这一切都改变了。比如说,本科毕业的时候,如果要深造,国内外高校考察的是学生本身的学业水平、实际能力、科研经历,等等。除了寄送成绩单,还要面试,还要进一步考察。科大每年有那么多人出国留学,并不是说哪个国外大学固定每年给科大多少名额。达不到绝对标准,对方完全可以一个机会都不给你。同样的,如果今年学生素质都高,每个人成绩都好,英语出众,研究经历漂亮等等,对方完全可以追加各种名额。这就是为什么超级名校的录取数量总是会有比较大的波动。有的时候一个学校一下子录取好几个人甚至十来个人,有的时候一个学生都不愿意录取。毕业找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并没有说哪个单位一定要在哪个学校招多少人。而且这个都不需要在考察后做出决定——面试的过程中就可以直接改变机会的数量。

高等教育是直接对接实际社会的需求的。社会需求就是绝对标准。是不是说一个行业总需要人,所以只要相对排名靠前的就不用担心了?不,事实是如果一个行业整体水平都不高,这个行业就死掉了——所有的人通通失去在这个行业的工作机会。相反,一个行业的整体水平较高,发展得好,会让这个行业迅速扩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岗位。

因此,我希望各位同学能够更多地注重自己在科大学到了多少知识、增加了多少见识、拓展了多大视野、提高了多少能力。这些都是自己跟自己比较。只要自己有了实质的提高,我们的大学就是成功而有意义的。不要沉迷于自己相对别的同学做的更好的所谓优越感,多想想自己的能力能不能实现未来的理想;也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沮丧,我们的未来不是在跟自己的科大同学竞争,是在跟全世界的年轻人一起竞争,科大一年才毕业几个人呀。

4.2 从命题作文到作文命题
中小学的教育,不断训练的是学生“命题作文”的能力。也就是说我划定一个知识范围,给定一个问题描述,训练大家在这个范围内用规定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知识是给定的,但是解决过程可以很复杂,可以绕好多弯子,可以有很多逻辑和思维陷阱,等等。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什么叫“命题作文”:高考的时候,所有题目要有大纲,我们确定题目的解答一定不需要用到超纲的知识;物理试卷考的是物理,英语试卷考的是英语;甚至看一眼题目,就知道需要我们用哪一章节的哪一个技巧来解答;计算题一定有解,证明题一定可证,选择题的答案一定在四个选项中(如果不是说明出题有问题,选什么都给分~);解答繁琐程度跟分数成正比,不可能一道50分的答题两个步骤就做完了,也不可能一道2分题要我们算半个钟头,等等。这些实际上给了我们巨大的提示,让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像开了挂一样。做题的时候稍有不对劲,我们就知道自己思路肯定有问题,需要检查反省。

我们的同学能够考到科大,在这方面都是佼佼者。但是很可惜的是,高等教育面向的是实际的科研、工作、技术要求,而这些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时间面临的困难都不是“命题作文”,而是“作文命题”:到底现在面临的是什么问题?需要用到的是什么知识?这些知识我们知道还是不知道?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可能解决?这个目标到底是不是能实现?怎么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绝大部分实际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给出上述疑问一个答案。一旦确定了到底问题出在哪,到底需要什么知识储备,到底以什么标准判断最后做的好还是不好,剩下的事情往往很简单——因为实际工作不会给我们挖坑也不会故意设计出一个陷阱来。一旦方向正确,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

很多同学,进校以后非常难以适应大学教授的教学思路、课程设置,尤其是参加实际的学术工作和实践工作的时候,觉得无从下手。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的训练重点已经变了。高等教育的基本思路,是训练同学们进行“作文命题”,重点在命题,而不是给出题目再去“作文”。如果还以老旧的思路来看待高等教育,不仅会让自己的学习过程变得很郁闷,而且该学的东西没有学到,对自己未来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尤其是科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培养的精英,需要的更是这种给作文“命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成为重复劳动者。

4.3 从部分责任到全部责任
我一直问学生们一个问题:各位取得全省前几百名的高考成绩,可是说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就高考这件事情来说,大家做得相当成功了。那么,在高考这件事情中,各位同学的自身努力占了多大比例?从同学们的角度来说,当然自身努力是主要部分——因为同样是学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考得这么好的。但我总是会跟大家泼冷水:以现实情况来说,高考成功,各位同学自身的努力恐怕连十分之一的作用都没有。

那么真正让一个学生高考取得好成绩的主体部分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中学老师几十年总结的经验、制定好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更适合的课表分类,多长时间用来上课多长时间用来做考试训练,研究高考大纲,分析考点难点,甚至选定最优的练习册、讲解同学们的出错问题,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等等。还来自于家长提供稳定宽松的家庭环境、经济支持,等等。学生做的,实际上就是最后一小步:在一个经验证明有效的环境下,把一个本身就很合理的训练计划付诸实现(当然,我们不否认这一步的难度和同学们的艰辛)。

说这些,是因为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是部分责任还是全部责任。很显然,中小学教育下的学生承担的是部分责任。但从现在开始,大家要学会承担全部责任。其中原因,我前面提到过一部分,因为高等教育直接对接每个人的人生目标,千差万别,学校、老师、家长实在是没有办法再分担其中的一部分责任。按照中小学的标准,同学们习惯的大学应该是这样的:社会负责确定一批有前景的专业,学校负责帮学生挑选适合他们的专业方向,然后再给学生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供足够多的的就业和深造指导,课表安排要合理,课程难度要适中,最终出路要有可操作性,等等。而学生们努力在这个“已经确保合理”的道路上努力学习,克服困难(虽然我不知道这样一来还剩下什么困难需要克服了),最终奔向美好的明天。

可惜,在高等教育眼里,这些都不现实。甚至说,什么叫“有前景”的专业、什么是“合适的专业方向”、什么算“合理的学习计划”,这些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都是因人而异的。这些,都转变成了学生自己的责任。很多同学认识不到这一点,以前习惯了自己只是“部分地”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时间久了,就把本来应该是自己做,只不过以前老是和长辈们为我们代劳的事情,当成了天经地义是别人应该做的事情了。突然间要自己全部负责,难以适应,开始抱怨学校不好、老师不好、社会不好。这都是相对幼稚一点的体现。其实,要判断一件事情是不是应该自己负责很简单:如果这件事情做好了,主要是自己受益,那么这就是我们自己需要负责的事情。

4.4 从单一标准到多元标准
中小学教育,对科大同学来说,只有一个评价标准:高考成绩。为了公平,我国的大学录取政策是一切以成绩为准。可是高等教育并非如此,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多元的。多元的意思,不是说在多个方面提出要求,每个方面都要做到最好才行。这是不可能的。多元的意思,是多个方面给出机会,只要能在某个方面有闪光点,那么就会被认可。

我知道,在学生圈子和家长圈子里盛传科大是一个唯成绩论、唯分数论的地方。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误会,因为我自己从学生时代到教员时代,陪伴科大度过了她五分之一的生命,我认识到的科大不是这样的。科大绝对是一个多元化的学校,她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学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制定学业和考试标准,不代表她真的只认分数。如果是,科大不会把我这样一个最终GPA只有二点几的人当成优秀毕业生选入招生宣传手册的。科大也不会把象征最高荣誉的郭沫若奖,发给我们实验室的学生——她的成绩只有中等偏下。我想了想,大家会有这样的误解,可能跟多的是已经习惯了一个单一标准环境,还不能意识到其实有很多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

我说这些,是因为在高等教育环节,人跟人的差异开始逐步明显。每个人擅长的不擅长的,也产生了明显的分化。如果我们就因为过去十二年都是以成绩做为唯一标准、就因为我们以前在自己的圈子里是成绩最好的那个,就一定要钻这个牛角尖,非要用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去较劲,那是真的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是最不可取的一种行为。毫无意义,徒增压力。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长庚2019 发表于 2019-8-16 16: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坐在沙发上慢慢品读!衷心感谢forseven的悉心总结!还是新鲜出炉的2019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津蝶 发表于 2019-8-16 22: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杨学长力作,今年的新生真有福,刚入学就能得到杨学长的系统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盈袖暗香 发表于 2019-8-19 07: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们就因为过去十二年都是以成绩做为唯一标准、就因为我们以前在自己的圈子里是成绩最好的那个,就一定要钻这个牛角尖,非要用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去较劲,那是真的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是最不可取的一种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蒲松龄 发表于 2019-8-19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帖子已被中科大家长论坛微信公众平台采用,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物老罗 发表于 2019-8-19 15: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考标准是统一的.大学里的成才标准是多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浮云游子 发表于 2019-8-19 21: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长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日月同辉 发表于 2019-8-20 11: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长心路历程中的感悟,对中科大新生和新科学家应有启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沧浪 发表于 2019-8-31 20: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杨学长推出新的力作,这对新生和家长极有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舞步翩翩 发表于 2019-9-12 17: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杨学长的悉心总结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3-29 15:04 , Processed in 0.1596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